教师招聘取消统考?一场权力下放之争的审视 | 黑板洞察-j9国际站登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作者:三直
前些天,广西招生考试院发布一则公告称,自治区招生考试院不再统一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这一消息瞬间在教育界引发广泛讨论。
通知明确,从今年起,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含实名编制、聘用教师控制数、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公开招聘工作由各设区市、县(市、区)自主组织实施,自治区招生考试院不再统一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生可自行关注各地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了解有关报考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告并非是取消教师统考,而是将组织实施权下放给县(市、区)。这就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广西教师招聘将不再有“省考”,取而代之的是“市考”或“县考”。
持续多年的统考制度
广西的教师招聘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主→统一→自主
这一过程与许多省份如出一辙。最初建立统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严把教师进口关,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如今,制度突然取消,也必有其原因。
1.疫情影响,大规模考试被限制
教育部早在1月23日就发布通知,强调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作为各省规模较大的考试性活动,教师统考自然无法避免被限制的命运。
而取消省级统考的区域也并非广西一家,今年年初,一位网友向山东省教育厅咨询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时间安排的问题时,教育厅就曾回复:“我厅不统一组织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由各县级人社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教师招聘,具体事宜可向市人社部门咨询”。
安徽省教育厅也曾发文称,今年将推迟原定于3月底开展的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统一招聘。
由此来看,疫情确实是各省纷纷出台举措的一大原因,而这一举措或许会带动其他省份效仿。
2.偏远地区教师缺口大
一直以来,各县区乡镇小学或偏远小学教师资源匮乏的现象非常普遍,“招不进来,留不住人”更导致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流失严重、老龄化、专业水平低。
先来看一组数据:
然而,直到3月29日中午12点,仍有1835个教师岗位无人报考,3月30日下午仍有4612个教师岗位报名不足3人,达不到1:3的开考比例。
也就是说,招聘截止后无人报考和达不到开考要求的岗位一共是6447个,占总设置岗位数的一半。一场大型的教师招聘考试最终会有一半岗位招不到老师,实在是让闻者心寒!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放低招生难度之举就不难理解了。毕竟,统考只会让优秀的教师资源集中流向城市或优质校,而下放权限或许会让资源更均衡。
其实,因为教师缺口较大,广西个别县市去年就实施过 “免试”招录的现象,只需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中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原民办代课教师甚至可以放宽条件优先考虑。看到这,再去回想去年深圳中小学高薪招聘教师,引得清北、海外名校学子争相报考的局面,真可谓天壤之别。
02
取消统考可能存在的影响
任何一个制度的形成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取消统考也不例外。
有利之处在于——
1.对正在备考的考生来说,取消统考绝对是一个的“利好”消息,最大的利是报考机会增多。
过去的统考意味着招聘考试在同一天进行,考生只能选择一个岗位前去报考,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而如今,招考统考被取消,由各个地市、县单独招考,考试时间不一,考生可以“撒网式”考试,一次没中还可以试下一次,无疑增加了考生考试次数与考试选择,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与选择性。
2.取消统考还有利于教师资源均衡分布,平衡教育质量。
在实行教师统考时,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会报考当地优质亦或是城里的学校,致使报考人数逐年递增。这不仅导致了优秀师源单方向流动,更出现众人竞选一个岗位的局面,大量优秀者被残忍淘汰。
而取消统考后,每个考生的报考机会增加,每个岗位都能吸引一定量的考生报考,不会因时间冲突只能择其优而选择。乡村学校、偏远地区,也能够引来优质的师源,这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了优势以外,取消统考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
1.权力下导致不公
过去的省级统考虽比不上高考、考研、国考等全国性考试的权威,但其公开性与公平性也能让大多数人满意与尊重。而取消统考后,考试权下放到县市,作弊现象就不可避免,甚至会衍生出依靠关系的“萝卜招聘”。
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拼的就是实力,如果当地考试组织部门公权滥用,权利寻租,必然会扰乱整个招考,竞选不到真正适合学校的优质生。
不过,现如今是万物互联的时代,各个监督举报平台更加的开放,网络媒体也成为了监督社会的重要手段,权力下放的同时,政府也在接受着媒体、群众的监督。
2.考试压力加大
虽然统考与县市考试在考试题型题量、知识点分值占比、重难点考察方向及考察难度上较为相似,但非统考考试难度明显加大。主要因为统考时会有标准的大纲和样题,考生很容易买到相应的试题及参考书。但县市级考试一般没有考试大纲,考生只能参照招生单位指定的参考书进行复习,如果招生单位没有指定参考书,就会加大考生的复习压力。
3.报考人数增多
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考生机会增加的同时,竞争压力会增大。每个岗位的报考人数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带来的也是录取成绩的攀升,对考生而言,竞争对手或许会比以前更强劲。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制度如何变化,自身实力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做好备考工作,才是每个考生最该记住的“通关秘籍”。
03
招聘权回归县区属于正本清源
针对广西取消统考事件,校长会也采访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他曾任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主持过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 4 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全国各地讲学 300 多场次。他以多年的一线教育观察与实践,给予了我们新的视角与感悟。
q
校长会
a
芮火才
广西取消统考无疑成为近期的热点事件,您对此怎么看?您认为“省考”与“县区考”哪种方式更利于学校发展?
据我了解,取消统考并不是新鲜事儿,在此之前,全国就有很多地方取消过,甚至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组织过统考。
在我看来,相比统一考试,以县区为单位的自主管理应当更利于学校的发展。首先,各地情况不一,在有些地区,研究生需要参加考试,但有的地方教师缺编严重,吸引力也小,就会有些特殊政策,比如,研究生可以直接签约,这就没必要再进行统一考试。
其次,教师是以县区为单位入编管理的,工资标准因此不同,按照教师法相关规定和基本情况,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招聘章程反而属于正本清源。
而且,统考既是书面考试,重视的是考生的知识水平,也就是以知识为本,而非以能力为本。但现实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其能力才是关键。我们一直在强调反对应试教育,其实教师的考核、考评也是应试教育的一种表现,许多教师知识水平不差,在统考时表现优异,但却因能力问题阻碍了专业发展,由此来看,用书面考试作为招聘教师的主要方式确实有其弊端。
建立统考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什么?为何有些省份仍要采取统考的方式?
全省统考,本质上是计划经济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大一统”的考试招聘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在过去一定时期内不乏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比如:省级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招考方式改革的全面协调和安排;政府运用合法的强制力,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循序渐进地推动改革;政府有能力自上而下协调改革带来的各方利益群体间的矛盾等。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模式也开始显露其弊病。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减或取代了本该属于招聘单位的权限,导致招聘单位或学校不能根据内部需要和学科特点制定招聘计划,进而错失许多匹配的应聘者。
很多人担心,取消统考后会引发考试不公、公权滥用的现象,您怎么看?
这样的现象并非只存在于县区考试中。考试不公的主要原因是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这与考试本身的制度、程序有关,而与组织考试的主体无关。只要真正做好考试的监督工作,不公现象自然不会发生。
有些人还担心,考试组织权下放会导致教师整体水准下降,这其实并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考试权下放,只是组织考试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和招生老师的素质并没有太多关系。另外,在一定意义上,考试权下放才更有利于各地区和学校能招聘到适合本地区和学校需要的教师。
有一种言论认为教师统考权应该继续下放到学校,对此您怎么看呢?
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从操作层面讲,就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如果把统考权下放到学校,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一定的混乱,民众的不公平感也会增强。
如果要推进的话需要采取有限有序的原则。一种推进策略是行政层面制定原则性的招聘办法,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更具体的操作性招聘办法,先在部分学校尝试,然后逐步推广。另一种推进策略是先下放部分统考权,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开。如研究生,名校毕业生和特殊学科或特殊人才的招聘可由学校组织实施。
统考权下放到学校,关键是要解决好公平、公正问题,所以行政、社会和媒体要加强监督。